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102/05/content_55616.html
本報訊(張靜雯 儲白珊)高水平醫院和高水平臨床醫學中心(臨床重點專科)越多,群眾特別是疑難重癥患者看病就醫就越有保障。“十三五”期間,我省著力建設一批高水平醫院和高水平臨床醫學中心(臨床重點專科),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整合盆底醫學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日前,這個國內首個落地的整合盆底醫學中心完成拓展搬遷,完善布局與流程,為我省患者帶來更高的診治效率和更低的治療成本。
省錢省時又省力
走進剛剛完成拓展搬遷的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的整合盆底醫學中心,整潔舒適的就醫環境,十分溫馨。
經過導診臺,就是整合盆底多學科綜合門診的診室,每周一至周五都有婦科、肛腸科、泌尿科醫生同時坐診。
“在盆底醫學中心看病,太方便了。掛一次號,就能得到門診會診。”1日上午,剛剛結束診斷的王女士稱贊道,“好幾個醫生同時給我看病,而且檢查、治療都在同一層樓,省錢、省時又省力。”
王女士長期受盆底疾病的困擾,小腹部經常隱隱作痛,無論是站久了還是躺久了都會腰酸背痛,有時還會尿失禁。因為涉及的問題比較多,王女士反復在不同醫院的婦科、泌尿科、肛腸科、康復科之間轉,耗費時間、金錢不說,有時各科醫生的說法還不一致,令她左右為難。
王女士的難處在盆底疾病患者中頗為常見。“現代醫學下,醫生看病各管一段,盆底疾病涉及多學科,患者反復輾轉于醫院各個科室卻很難得到全面、規范的治療,就醫十分不便。”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院長、整合盆底醫學中心主任陳捷認為,盆底疾病各科室“單打獨斗”的模式,已經嚴重影響疾病的系統診治。
如何破題?2018年,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率先在全省將“整合醫學”理念落地于臨床,成立國內首個落地的整合盆底醫學中心。中心以婦科、肛腸、泌尿等團隊的MDT(多學科團隊協作)為基礎,形成集預防、診斷、篩查、治療、康復、健康管理為一體的整合醫學中心,探究盆底疾病的“一站式”、多學科、規范化整合治療。
今年初,為更好地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診療服務,中心進行了擴建搬遷。“現在這個中心比過去更大,還添置了盆底康復治療儀器,布局與流程也更符合整合盆底醫學的理念,包括開設的整合盆底多學科綜合門診,可以把盆底問題的各種診療手段整合在一起,讓病人得到‘一站式’服務。”陳捷表示。
提供最優診療方案
“經過三周的治療,我的病情得到了緩解。”在該中心的康復治療室內,正在進行盆底中醫治療的林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生完二胎不久,便患有子宮脫垂,每周需到醫院進行三次治療。
“這里的治療方案比較全面,每次治療包括磁電聯合加生物反饋治療、盆底中醫治療以及盆底康復運動三個項目,平時醫生還會通過網絡遠程指導我在家進行康復訓練,恢復起來就比較快。”對比自己頭胎產后的類似治療經歷,林女士對本次的治療很有信心。
據了解,建立中醫藥特色的整合診療模式,通過中西醫整合,讓盆底患者獲得更加全面的診療方案,是整合盆底醫學中心的一大創新。該院針灸科副主任林萬慶表示,給予盆底疾病中醫藥專項支持,譬如用針灸對骶神經刺激、特殊灸法,比單純地運用生物反饋療法或磁電刺激療法,見效更快,效果更顯著。
此外,該中心還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制定專屬康復方案,幫助患者提高身體機能,增強骨骼肌肉強度,提高身體素質,降低盆底疾病復發概率。
“由于醫學科學發展迅速,剛剛起步的整合盆底醫學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陳捷表示,除了在診療等臨床方面進行不斷探索外,該中心還積極開展整合盆底科研課題,主編出版了國內第一部整合盆底醫學專著《整合盆底學》,詳細闡述了盆底醫學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盆底疾病的檢查、診治、康復、護理、心理、多學科診療案例等,為有效地解決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多學科診治過程中存在的盲點和難點提供參考。
“下一步,我們將基于盆底臨床科研一體化數據庫和盆底專科數據庫,運用‘人工智能 ’技術,推動科研成果與臨床診療的緊密結合,持續提高盆底醫學診療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陳捷表示。